工作太忙太累,只要多休息、睡久一點就恢復?事實上,疲勞經日積月累會形成「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不但無法藉著睡眠消除,身體或精神上的勞動也會加速虛弱、肌肉疼痛、記憶力受損、注意力減退、睡眠障礙的速度。營養師表示,慢性疲勞症候群與發炎體質有關,建議平時多運動,且多攝取5大類食物,可幫助消除疲勞。
疲勞不適持續6個月 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洪若樸表示,臨床上診斷「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指標有二。第一、排除其他可能疾病後,仍有長達6個月或更久的嚴重慢性疲勞;第二、同時有4種以上不適症狀,包括短期記憶力減退或專注力損傷、喉嚨痛、淋巴結有觸痛、肌肉痛、多處關節疼痛卻沒有紅腫、異於尋常的劇烈頭痛、睡眠無法消除疲勞、抑鬱不適超過24小時。
慢性疲勞症候群容易反覆復發,每次至少會持續24小時,建議有嚴重性疲勞的民眾,應就醫檢查和治療,降低復發機率,緩解不適症狀。除此之外,民眾也可從調整生活作息和管理飲食內容做起,緩和慢性疲勞症候群發炎體質,對抗慢性疲勞症候群。
戰勝慢性疲勞!聰明飲食5錦囊
洪若樸營養師表示,遠離疲勞壓力對身體造成的傷害與威脅,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適當運動,維持正常的起居及作息,以及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而現代人愛當「老外族」,三餐飲食不正常,提醒在飲食條件處處受限的情況下,也要當個聰明的「獵食者」,少吃甜食、高油、高鹽及精緻食物,多挑對的天然食物來吃。
洪若樸營養師表示,每天至少吃30種食物,飲食種類多樣化,其中應多吃新鮮蔬菜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補充適量維生素A、B、C、E,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不暴飲暴食,不吃太燙、太鹹、太辣的食物;不吃過焦、煙燻的魚類、肉類,以及及醃漬過的變質食物;不吃發霉變質的花生、玉米、大米,不食未熟的魚、蝦類。
此外,每天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應特別優先補充維生素B群、植物化合物、鈣、鎂、鋅、Omega-3脂肪酸等營養素。
-
適量補充維生素B群:疲勞壓力會增加人體能量的代謝,而B群則是協助能量代謝的輔助因子,會增加B群的消耗,因此需要較高量的B群。富含B群的食物來源為全穀類(糙米、小麥胚芽、燕麥等)、酵母、內臟、蛋黃、乳製品及深綠色蔬菜。
-
增加抗氧化營養素和植物化合物的攝取:疲勞壓力容易使體內細胞受到自由基攻擊,造成氧化傷害,影響健康。多攝取新鮮的蔬果,如青椒、青花椰菜、菠菜、柑橘類、芭樂、草莓與奇異果等富含抗氧化營養素和植物化合物的蔬果,可保護身體免受損害,也具有助長抗壓的效果。
-
**攝取足夠的鈣、鎂、鋅:此類礦物質可維持肌肉、神經及心臟的正常功能,對於穩定情緒具有一定功效。主要的食物來源為奶類、小魚乾、綠色蔬菜、堅果、脫水水果乾及海鮮。
-
纖維多多益善、水分適量攝取:疲勞壓力大會造成交感神經活躍,抑制腸道蠕動,長期容易發生便祕。此時,多攝取富含纖維的蔬菜、水果、全穀類,且補充適當的水分,可幫助腸道蠕動、預防便祕、消除疲勞。
-
多吃深海魚:補充足夠的Omega-3脂肪酸,可穩定情緒、促進大腦發育、抗發炎、抗過敏、消除疲勞,建議一周吃2次藍背魚,其中鯖魚、秋刀魚、竹筴魚、鮭魚、鮪魚,都是不錯的選擇。素食者的Omega-3脂肪酸來源,則可用冷壓芝麻油、亞麻仁(亞麻籽)油、紫蘇油等替代。
週末睡到自然醒卻還是覺得身體很累?又或者睡到一半時,常常有抽筋的現象,讓你生不如死?常常覺得心情鬱悶,食不下嚥?生活中,身體時常發出警訊,而我們卻總是不已為意,到底這些訊號代表著什麼問題呢?

警訊1/睡再久還是覺得累
在一整夜的party狂歡後或是熬夜加班後,你可能認為補一個禮拜的睡眠會減少身體的疲憊感並且獲得充裕的休息,但研究顯示補眠對你的身體沒有太大的幫助。認知上的損傷、肥胖和免疫力較弱全都是過度睡眠的症候群,要改善以上的症狀,不妨持續一個禮拜規律的作息,對長遠而言,你的身體健康機制會大大改善。
警訊2/睡覺時腳抽筋
腳抽筋雖然不至於對身體健康造成太大的傷害,但在痛醒之後反覆難眠的情況,容易影響睡眠品質,尤其是青少年、老年人以及女性容易發生。這種狀況有可能是因為身體脫水、缺少重要的礦物質(鈣、鎂、鉀、鈉)的警示。
警訊3/心情鬱卒、難以開心
沒錯,有時候心情不好就純粹只是「心情不好」,但其實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心情,研究發現營養的攝取就是其中一個。飲食均衡加上適量的綜合碳水化合物(協助製造血清素,一種會提高心情和壓抑食慾的化學物質)和不飽和脂肪酸(如:鮭魚、沙丁魚)是有益的。當這些物質在身體裡相對缺少時,你就會感到悶悶不樂和心情低落。
警訊4/無視你的周遭環境
你所處的環境一樣對你的健康有很深的影響。定時的清潔家裡能幫助你遠離過敏、氣喘或濕疹,甚至還能藉此擁有好的基膚狀況,減少痘痘和粉刺爆發。尤其是寢具(被單、枕套、床墊…)最需要常常拿出來曬曬太陽殺菌,就連枕頭也是有有效期限的,你可能不知道睡了一年的枕頭,其實有三分之一的重量是來自於塵璊的屍體、身上的皮屑和灰塵髒汙!
警訊5/為運動找藉口
雖然我們竭盡所能的推廣運動的好處,但依舊許多人堅持不肯運動!運動健身並不只是為了瘦身減肥,更是為了降低高血壓、心臟病、骨質疏鬆症、二型糖尿病…找上你。所以不要在逃避運動了,每天至少30分鐘的運動能讓你遠離這些病痛。